熱線電話:0311-85290821

在印度河谷考古的中國學者:探尋數(shù)千年前的文明交流

時間:2022年10月05日    熱線:0311-85290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石家莊10月3日電 題:在印度河谷考古的中國學者:探尋數(shù)千年前的文明交流

  中新社記者 李曉偉

  “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jù)顯示,五千多年前,以馬家窯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史前文化,就與南亞次大陸的哈拉帕文化有著交流。”3日,正在青海省對宗日遺址進行考古研究的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湯惠生說。

資料圖為2018年10月30日,湯惠生(前排右二)與團隊在巴哈塔爾遺址合影。 中新社發(fā) 水濤 攝
資料圖為2018年10月30日,湯惠生(前排右二)與團隊在巴哈塔爾遺址合影。 中新社發(fā) 水濤 攝

  湯惠生是史前考古領域?qū)<,圍繞馬家窯文化與哈拉帕文化,他已進行了20多年的比較研究。他還跨過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到巴基斯坦印度河谷的巴哈塔爾遺址,探尋數(shù)千年前兩大古老文明的聯(lián)系與交流。

  走出國門 到印度河谷考古

  “南亞次大陸最著名的史前文明是哈拉帕文化,因其發(fā)現(xiàn)于印度河流域,故也稱印度河文明!闭劶暗桨突固箍脊诺脑,湯惠生說,他曾在中國青?脊攀畮啄,青海史前文化如馬家窯文化很多來自中原地區(qū)仰韶文化,但還有些其它文化因素如作為人體裝飾品的飾珠、海貝等顯然不是仰韶文化的東西,有可能都是來自哈拉帕文化,為了解這兩地史前文化如何交流,遂萌生去當?shù)乜脊诺南敕ā?/p>

  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文明交流對話活動深入開展。湯惠生說,乘此東風,赴巴基斯坦考古計劃得以順利通過當?shù)卣鷾剩罱K促成這次海外考古。

資料圖為2019年11月3日,工作人員在巴哈塔爾遺址開展考古工作。 中新社發(fā) 湯惠生 攝
資料圖為2019年11月3日,工作人員在巴哈塔爾遺址開展考古工作。 中新社發(fā) 湯惠生 攝

  3年努力,考古隊取得眾多成果。湯惠生稱,工作人員對該遺址進行了初步斷代,摸清了遺址的文化分布:土墩上部為莫臥兒時代至近現(xiàn)代堆積,下部為古代文化層位,地平線以下為哈拉帕文化時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文化地層。

  “這是中國考古學者在巴基斯坦境內(nèi)進行的首次獨立考古發(fā)掘,探索了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的源流。該遺址出土了很多和馬家窯文化有關聯(lián)的遺跡和遺物,印證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國古代文明在史前時期就有交流互動!睖萆f。

  不停探尋 深入開展比較研究

  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湯惠生沒有再赴巴基斯坦,而是攜巴哈塔爾遺址考古成果,繼續(xù)赴青海等地開展哈拉帕文化相關的比較研究。

  “今年新發(fā)現(xiàn)了一種馬家窯時期陶器的器蓋,中間有凸起的紐,其工藝和造型都比較特殊,與哈拉帕文化的同類器物非常相似。還有,發(fā)現(xiàn)的一些宗日文化地穴式房屋,跟哈拉帕文化地穴式房屋非常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睖萆f。

  湯惠生說,預計今年12月,新一季的巴哈塔爾遺址聯(lián)合考古將開始,重點將放在對哈拉帕文化早期地層的發(fā)掘,繼續(xù)深入開展跨文化比較。

  腳步不止 見證中國考古走向世界

  “渴望交流與溝通是人類的本能。數(shù)千年前,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沒能阻擋人們的交流。而現(xiàn)在便捷的交通和多樣化的信息渠道,應該讓人們更為親近。”湯惠生說。

  近年來,中國與巴基斯坦、伊朗、敘利亞等多國分別簽署《關于協(xié)同開展“亞洲文化遺產(chǎn)保護行動”的聯(lián)合聲明》,在聯(lián)合考古、文化遺產(chǎn)保護修復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共同推動亞洲文化遺產(chǎn)保護事業(yè)發(fā)展。

  亞洲、南美洲、非洲……越來越多的中國考古學者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開展考古發(fā)掘。湯惠生說,中國考古走向世界是一種趨勢,相信通過走出去進行更多的國際性考古,能夠增進中國與各國的人文交流。(完)

編輯:【高紅超】
中新社簡介      |      關于我們      |      新聞熱線      |      法律顧問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